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關於萬維
專欄作者
解濱水井
壹嫻謝盛友
施化核潛艇
小心謹慎張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專欄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蟬趙碧霞
開心雨半窗
木然夢夢
上官天乙特務
圓月彎刀小放
         專欄作者
楊柳岸程靈素
法老王鐵獅子
谷雨金錄
莉莉小貓務秋
藍精靈枚枚
有點紅妝仙子
         專欄作者
索額圖辛北
細煙王琰
水梔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說女說林藍
任不寐文字獄牢頭
         專欄作者
老禿筆尹國斌
櫻寧吹雪
少君老鄲
白鴿子摩羅
朱健國王伯慶
小尼酒心
         專欄作者
伊可京東山人
潤濤閻老麼
風雨聲望秋
峻峰直愚
王鵬令夢子
老黑貓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網墨文集
 萬維網讀者->網墨文集->風雨聲->正文
 專欄新作
 - 月明天竺
 - 蕓蕓眾生
 - 日落紅堡
 - 苦海無邊
 - 人間天上
 - 南亞輕歌
 - 後記

 
 
人間天上

風雨聲


上中學讀長恨歌,覺得楊貴妃和唐明皇的故事即使不算奇跡,也實屬異數。皇上後宮這個地方,善良柔弱者淪為魚肉,兇狠精明者相互頃軋。在無所不用其極刀光劍影的血腥中,做皇上的還能有心兒女情長,豈不是有點含情脈脈地看著狼的意境。後來發現這中國外國,東方西方類似的故事還到處都有。風流君王從遙遠的過去直到今天總有演不完的連臺好戲,讓老百姓在謀生的艱難中也算茶余飯後有可以津津樂道的故事。

印度末代王朝第五代君王沙加汗為這前仆後繼的“帝王艷史系列大樂章”寫出了空前絕後的壹曲。沙加汗比中國的乾隆皇帝早生壹百年左右,兩人有諸多相似之處,都天生風流倜儻,都有些好大喜功,都能夠文采飛揚,都有壹個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的爺爺擺平天下。壹個重要的區別是沙加汗是個癡情郎。

波斯公主穆塔詩瑪菡於1612年嫁給沙加汗,雖然這是沙加汗的第二個妻子,這個婚姻卻使穆塔詩成為沙加汗形影不離的伴侶,是他的同誌,朋友和顧問,鼓勵他向善愛美,關心弱者。穆塔詩為沙加汗生了十四個孩子。1630年在隨軍出征的途中,穆塔詩死於產床上,那壹年沙加汗繼位成為穆古爾王朝的皇帝才第三年,也算共苦多而同甘少。18年的幸福婚姻香消玉散,據說穆塔詩去世後的幾周內,沙加汗的烏絲很快變成了白發,傷心欲絕的同時,在印度古都阿克拉亞穆納河畔修建了泰姬陵紀念他的妻子。

我選了壹個星期天,起個大早,加入壹個旅行團奔赴阿克拉參觀泰姬陵,拜謁沙加汗走過的道路。壹個小巴士裝了十多個人,天蒙蒙亮就出發。同行的人大多忘了,就記得身邊同座的兩個英國婦女。也許是因為印度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她們對印度很有好感。印象最深的是她們的壹個問題:印度這麼多人,英國人當年船上過來的幾個人怎麼能管得了?

從新德裏往南走去阿克拉,大約三個小時的行車路程,主要是因為堵車。公路路況差了壹點,只有兩個車道,不僅有泥濘的路段,有的地方坑坑窪窪。壹路上汽車顛顛簸簸,歪歪扭扭,停停走走,不時按著喇叭。老德裏的人口壓力壹出城就感覺少了許多。也許沒有農村戶口限制之類的政策,印度人可以自由遷徙到城市。公路兩旁的風景比較單壹,沒有多少人煙,看不到中國鄉下村落散布,良田萬頃,精耕細作的場面。路邊的野地山坡上草和樹木自然淩亂生長。車終於搖搖晃晃停在了阿克拉,導遊說:“到了,記住妳的車號!”這話聽著象是從中國旅行社導遊那兒學來的口令似的。

下了車來,這就是阿克拉?印度的古都?太讓人失望了。看著就象中國的壹個小縣城,應該說是小鄉鎮,還是十年前西部的的那種!沒有什麼市容,只有臟亂差。亂哄哄的小攤小店擺得七零八落,賣的是什麼也認不出來,猜是印度的“豆漿油條”之類的東西。停車場的旁邊是三三兩兩的垃圾堆,小道上坑坑窪窪裝了些積水。各地來的遊客都集中在此處,車停得越來越多,遊客逐漸匯集成壹股不小的人流。行人們歪著脖子東張西望,泰姬陵在哪兒啊?

看著這亂七八糟的環境,心都涼了半截。來都來了,就跟著走吧。穿過小攤小店,然後穿過壹排壹排殘墻斷壁,跨過壹道壹道破門,我們壹路喧囂嘈雜,說說笑笑就跨過了最後壹道小門。只覺得眼前掠過壹道亮光,豁然開朗,人聲鼎沸到此處突然鴉雀無聲,我感覺身邊所有的人屏住呼吸。我聞到空氣中淡淡清香,聽見旁邊壹粒水珠從樹葉上墜落到地上。藍天下壹片綠色的平原,遠處呈現出壹座白色的宮殿,平靜安詳,亞穆納河從宮殿旁邊輕輕地流過,溫柔婉轉。我眨了眨眼睛,看到人們來來往往在移動,證實這不是幻覺。想到紅堡天頂上的壹句話,“如果地上有天堂的話,這裏就是”。

因為看慣了照片和現場感受的區別,我總是對照片打足夠的折扣,用降低期望的方式來避免失望。在泰姬陵前,我明白了紙張可以傳遞的美麗受到的限制。此景,此地,此人放在壹起,得需要什麼樣的想象力啊?

陵前有淺淺的兩池清水,窄窄細長地前後壹條線,映照出泰姬陵的身影。站在這倒映池前,同行的英國婦女驚呼這是戴安娜王妃照相的地方。1992年的那壹張照片,美麗的戴安娜孤單壹人在泰姬陵前留影,預示著同查爾斯王子的漸行漸遠。同為王妃,戴安娜在此拜謁穆塔詩,不知道是何感想。

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得的偏見,我壹直不能把伊斯蘭文化和男女愛情這事兒聯系在壹起,覺得就象是把蘋果機的操作系統裝在WINTEL的機器上壹樣,有點不兼容的感覺。然而在印度看到胡馬庸的陵墓是他的穆斯林遺孀給修建的,泰姬陵是壹個悼亡妻子的穆斯林君王修建的,這已經足以修正我的偏見。

泰姬陵修建前後歷二十余年,每天工地上有兩萬勞工忙碌。在沒有火車的情況下,沙加汗動用了1000多頭大象從中亞等地運來白色大理石紅砂石等重材料,從中國斯裏蘭卡等地運來大量的玉石香料,開支三千二百萬盧比,傾盡當時全國的財力。

所有這些,只是為了完成穆塔詩臨死前的壹個願望:

“記住我,為我修壹個這世上從未見過的墓。”